close

  本報記者 肖軍
  通訊員 米承實 潘小勇
  “通了,通了!”9月30日16時,隨著司乘人員的歡呼聲,辰溪縣道中夥鋪至仙人灣瑤族鄉的公路在中斷17天后,終於在國慶節前恢復暢通,該縣黃溪口片區10萬餘瑤漢群眾的交通“生命線”被打通。
  9月13日上午7時30分,中仙線仙人灣瑤族鄉布村段左車道路面路基發生大面積塌陷,致使一輛東風牌拉沙貨車陷入,所幸人員平安無事。辰溪縣交通運輸局、縣公路管理站立即啟動突發事件應急預案,組織技術人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,封閉了道路,在路段兩側樹立了警示標牌。同時調來挖機對現場進行了清理,發現塌陷長23.4米,寬4.6米。裡面還有一個溶洞,洞口位於左車道下方,經右車道向下延伸,長約20多米,最高處有10多米。
  經過技術人員勘察分析,溶洞由幾塊巨石呈70-80度方向拼結橫卧形成,經長年累月雨水慢慢滲透,巨石內的泥土被洗涮掏空,從而形成天然溶洞。持續遭受外力作用下,最終導致路面路基出現大面積塌陷。
  這條路是包括仙人灣瑤族鄉在內的瑤族聚集區——辰溪縣黃溪口片區六鄉一鎮上縣城、赴懷化的2條交通大動脈之一,是瑤鄉群眾的“生命線”。而在此前幾天,辰溪縣接到了漵浦縣的通報,黃溪口片區通往縣城、懷化的另一條大動脈的“咽喉”——漵浦縣江口沅水大橋將實行交通管制,只准7座以下小車通行,客貨車需乘輪渡過河。
  “必須千方百計在國慶前搶通中仙線,確保瑤鄉群眾出行暢通!”辰溪縣委書記楊一中獲悉情況後,事發當天趕到塌陷處,研究搶修方案。
  這是辰溪縣農村公路出現的首例地質災害,該縣財政、國土、安監、交通質監等部門技術人員到實地反覆勘察,摸清了溶洞走向和內部結構,現場討論擬定施修複方案:首先在最佳位置——離溶洞口約10米處襯砌一道石牆,再對溶洞實施鋼筋鋪設,混凝土澆灌,震動棒夯實,後期洞外塌陷處則採用一層塊石一層混凝土澆築的方式,填實溶洞。
  洞口只有1米寬,機械進不了,裡面的泥土和混凝土、石頭進出靠人工傳遞;當地沒有石頭,需要從20公裡外的漵浦縣江口鎮一石場運來,來回需3個多小時;缺少水源,要從2公裡外用三輪摩托車送來;混凝土澆築後,需要2天以上的時間養護……搶修人員剋服重重困難,科學調度,日夜施工,終於在新中國65華誕前夕將公路搶通,奏響了一曲促進民族團結的“抗天”之歌。  (原標題:打通瑤鄉交通“生命線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b20fbirx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